文/江隐龙
正如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言,“外蒙问题既为中俄两国关系症结之所在”。为了实现外蒙古独立,苏联除了放弃黄俄罗斯计划东段的东北地区外,还放弃了黄俄罗斯计划西段的新疆——苏联与新疆之间的故事,仍旧要从俄罗斯帝国时期开始说起。

黄俄罗斯计划的东部边界束足于海参崴,而西部边界则始于乔戈里峰。乔戈里峰的高度仅次于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二,更常见的名称是“K2”,其中“K”指的是其所在的喀喇昆仑山脉。乔戈里峰是登山界的明星,其8611米的高度如死亡线一般傲视着全世界的登山健将;而在十九世纪中期,这一座山峰则见证着三大帝国国势的此消彼长——这三个帝国分别是俄罗斯帝国、英帝国和渐入衰落的清帝国。

随着欧洲殖民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俄罗斯帝国与英帝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帝国与海洋帝国终于相会于阿富汗。阿富汗以南是号称“帝国皇冠宝石”的英属印度,以北则是被俄罗斯吞并的中亚诸汗国。在漫长的较量中,英俄双方均没有越过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而引发直接的战争,而是以阿富汗为边界瓜分了亚洲的腹地。这条边界向西是波斯,两国最终在1907年划分了彼此在波斯的势力范围;这条边界向东则是清帝国的乔戈里峰——蔓延万里的中亚战局在此与黄俄罗斯计划连成一线,成为俄罗斯帝国征服世界的结点。

由于靠近中亚商路,俄罗斯帝国入侵新疆的时间甚至要比其入侵外东北更早,早在1851年俄清两国便签定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比《瑷珲条约》整整早了七年。通过该条约,新疆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势力范围,而这一势力范围在日后将与外蒙古、东北一道,成为黄俄罗斯计划的组成部分。

1864年,正当清帝国忙于平息东南的太平天国起义之时,新疆多族势力在陕甘回乱的影响下纷纷发动反清起事,而俄罗斯帝国的军队也趁机开始大规模入侵新疆,并于同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新疆西北四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除了俄罗斯帝国,清帝国的西北边疆还有一个觊觎者:浩罕汗国。

也是1864年,浩罕汗国入侵新疆,随后其军队的领导者阿古柏自立为汗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一时几乎占领新疆全境,以酿成新疆危机。当时的清帝国四境狼烟四起,而哲德沙尔汗国背后则有俄罗斯帝国、英帝国及奥斯曼帝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朝廷对是否收复新疆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论,最终于1872年派出名将左宗棠征剿阿古柏。经过五年苦战,清军终于收复新疆,俄罗斯帝国则在战争中伺机而动灭亡浩罕汗国、占领新疆伊犁等地,并最终通过《伊犁条约》再次割占了约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清帝国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与《伊犁条约》两个条约中所失去的领土,便组成了一个新的政治地理名词:外西北。
